在多数人认知里,脚气似乎只是脚部局部的小麻烦,局限于脚趾缝、脚掌等部位。然而,不少人有过脚气向上蔓延,甚至窜到脚踝上的经历,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?
脚气,本质是皮肤癣菌感染引发的足部皮肤病。这些真菌生命力顽强,在温暖潮湿的脚部环境中如鱼得水。起初,它们多在脚趾缝等易积聚汗液、摩擦频繁之处“安营扎寨”,引发瘙痒、脱皮、水疱等典型症状。
但若此时没有及时干预治疗,真菌便不会乖乖“守界”。一方面,日常行走、活动时,脚部皮肤会不断摩擦,这就为真菌的扩散提供了“助力”。真菌会随着皮肤间的细微移动,逐渐向周围健康皮肤蔓延。另一方面,患者自身的一些不良习惯,也会成为真菌扩散的“帮凶”。比如,用手抓挠患处后,未洗手又触碰脚踝等部位,真菌便搭上了“顺风车”,从脚部“迁徙”到脚踝。
从生理结构上看,脚部与脚踝皮肤紧密相连,且皮肤屏障功能在局部可能存在薄弱环节。当真菌数量达到一定程度,突破这些薄弱处并非难事。一旦真菌在脚踝“扎根”,就会引发一系列症状。脚踝处皮肤开始出现红斑,红斑范围逐渐扩大,边界清晰,周围还可能伴有小水疱。瘙痒感也随之而来,而且比脚部原有症状更为强烈,让人忍不住抓挠。反复抓挠又会进一步损伤皮肤,破坏皮肤屏障,使真菌更容易深入,形成恶性循环。
脚气蔓延到脚踝,不仅影响美观,还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健康隐患。皮肤破损处容易继发细菌感染,引发丹毒等严重疾病,患者会出现发热、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
苏州肤康皮肤病医院提醒您:要避免脚气“越界”,预防至关重要。保持脚部清洁干燥是基础,每天认真洗脚,洗后基本擦干,尤其是脚趾缝。选择透气性好的鞋袜,定期更换清洗。若已患脚气,务必及时治疗,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真菌药物,不可自行停药或减药。同时,避免搔抓患处,防止真菌扩散。只有做好这些,才能将脚气“封印”在原地,不让它肆意蔓延。